
在抗战时期,国民党军队内部就也是有金字塔的,最上头的,是保定系;最容易被看低的股票配资门户app下载,是黄埔系。
一句话说清楚这个现象:保定系看不起黄埔系,就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才是正宗军人,黄埔那帮人只是半路出家的“革命兵”。
这背后不是简单的互相瞧不上,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军官培养路径、思维方式和用人制度造成的结果,这种差异,从他们进学校那一刻就已经注定。
“一个是科班出身,一个是速成班毕业”——差别从一开始就拉开了
保定系的出身,就是走“精英路线”的,从清末到民国初年,想当个军官,不是随便报名就能上的,那得从军校一路考上去。
保定军校,那时候是国内最早的、也是最系统的军事学校之一,进这学校的流程,跟现在考公务员差不多复杂,还得有背。
进去了之后,学的也不是简单战术,而是从战略到后勤、从参谋到地形,条条框框全得懂,换句话说,出来就是“职业军人”。
展开剩余84%黄埔系的情况就不同了,黄埔军校目标是快出人、快成军,为了应对战事紧急,学制短、门槛低。
很多学生进来之前没啥军事基础,进去之后几个月就能下部队带兵,学的内容也主要是基层指挥、简单战术,还有政治教育,强调的是忠诚和执行力。
所以从一开始,保定跟黄埔出来的人就玩不到一起,他们觉得黄埔出来的,没学过系统军事,经验靠打仗,一听就不靠谱,而黄埔那边也不服气,觉得你们光会纸上谈兵,真打起来还得我们冲在前头。
谁起步高,谁位置稳:不是能力不行,是机会不一样
光是出身不同还不够,决定谁能在军队里走得远的,还有一个更现实的因素:谁先上位,谁说了算。
抗战打响之前,保定系已经在国民党军队里站稳脚跟,他们老资格,又懂军事,自然被安排在重要岗位上,很多人早早就是集团军总司令、战区司令的级别了。人越多,关系越密,晋升就越顺,所以整个军队的中高层,很大一部分被保定系占了。
黄埔系虽然人多,但大多数都是后来才开始从军,资历浅,又没什么背景,刚入行时基本从连长、营长干起,想往上爬,得靠实打实的战功。
能打仗是一回事,能不能升上去又是另一回事,到抗战中后期,黄埔系里能坐到战区司令这种位置的,就只有胡宗南一个,他还是因为是黄埔一期,蒋介石的嫡系,才有这个机会。
所以保定那边的人更觉得,黄埔的军官升得快不是本事大,而是靠关系和忠诚,而黄埔系看保定的眼神也不那么友好,觉得他们仗着老资格坐在后方指挥,前线拼命的却是自己人。
战场上是配合,背地里是怼:表面合作,内心较劲
到了抗战最激烈的几年,保定系和黄埔系不得不一起上战场,表面上看,是一个指挥一个执行,分工明确,但实际上,背地里谁也不服谁。
保定系坐镇战区司令的位置,位置高,自然想的比较大,不像其他人一样更落交到实际。
这种“上指挥、下执行”的结构,本来是合理的,但因为两派出身不同,理念不同,合作起来就容易出问题,保定那边觉得黄埔的打法太猛,不讲章法;黄埔这边觉得保定太保守,打仗慢吞吞,你说一句,我回一句,时间一长,矛盾就出来了。
很多战役里,这种矛盾都能看出来,明面上是命令下达和执行的问题,实际上是理念不合,保定那一派更讲程序,讲计划;黄埔这边注重实效,靠的是临场反应和士气。
所以虽然一块打仗,但暗地里比的是谁更懂、谁更行,这种“看不顺眼”的情绪,也就成了那条著名“鄙视链”的日常写照。
保定的专业主义,黄埔的实干主义:各有优劣,谁也不完美
说到底,保定系看不起黄埔系,他们认为,军事是门技术活,不是哪个人敢打就能打赢的,光会打不行,而这些东西,黄埔出来的人很多都不具备。
但从另一个角度看,黄埔系也有他们的优势,他们训练出来就是为了实战,政治觉悟高,执行能力强,敢冲敢打,能在关键时刻顶上去,特别是在战场复杂、局势瞬息万变的时候,临场应变能力反而比纸上谈兵更重要。
问题是,国民党军队后来出了个大毛病:高层太依赖保定那一套“正规军思维”,不愿意接受黄埔系成长起来的新势力,导致战术上不灵活,战略上不果断,很多时候错失战机。
更严重的是,保定系这种“我才是正宗”的心理,也影响了用人机制,很多黄埔系军官拼死拼活打了几年仗,到头来还得看保定那些老资格的脸色,机会少、资源少、话语权也不多,这种“卡位式鄙视”,长远看反而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。
保定系和黄埔系谁更厉害这个问题,其实已经不重要了,两派在历史上都留下了自己的痕迹,也都出现过不少失败。
保定系的优势在于体系化的军事训练,为近代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做出过贡献,但他们的问题也很明显:太注重规矩,缺乏灵活应变的能力,容易陷入死板的战法中。
黄埔系虽然出身草根,但靠战火锻炼成长,很多人后来也成为了能独当一面的将领,他们的不足在于起点低,理论水平参差不齐,但他们的活力和忠诚,在战场上是真实存在的。
最后想说的
保定系和黄埔系之间的那点事,说到底,是一场关于“谁更正宗”的争论,但战争不讲出身,也不看履历,最终能不能赢,靠的不是谁看不起谁,而是谁能顺应时代的变化,谁能打破老旧的思维。
历史已经过去,但那种“只认自己那一套”的思维,今天依然值得警惕,真正的强大,不是出身高低,而是能不能用对人、走对路。
保定看不起黄埔,结果黄埔照样影响了历史;黄埔不服保定,最后也没能改变国民党败退的命运,历史给他们各自写下了注脚,但也用事实告诉了我们一件事:谁能放下成见股票配资门户app下载,谁才能走得更远。
发布于:陕西省倍加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