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说清朝时候,新疆这块地方的管理可不像现在这么简单。那时候,外西北这片土地还属于中国版图的一部分,总面积超过50万平方公里,包括巴尔喀什湖、伊塞克湖这些大湖合法的配资公司,还有伊犁河谷的下游和七河流域。沙俄从19世纪中叶开始,就一步步蚕食这些地方,先是1864年签了《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》,直接拿走44万平方公里,后来1881年又通过《中俄伊犁条约》割了7万多平方公里,再加上1890年代帕米尔高原的3万多平方公里,这些地现在分给了哈萨克斯坦、塔吉克斯坦和俄罗斯。要是这些外西北没丢,新疆的中心肯定还得是伊犁,而不是现在的乌鲁木齐。
图片
先说说外西北到底是啥。外西北主要指天山以北、巴尔喀什湖以东和以南的地区,清朝乾隆年间平定准噶尔部后,就把这儿纳入伊犁将军的管辖范围。伊犁将军从1762年设立,驻地在惠远城,也就是现在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附近。这地方管辖的范围大得很,东到哈密,西到葱岭,北到巴尔喀什湖和额尔齐斯河上游,南到昆仑山,总面积超过200万平方公里,比现在的新疆还大。那时候,外西北是新疆的最西边,资源丰富,湖泊多,河流密布,巴尔喀什湖面积1.82万平方公里,是中亚第一大湖,水量是鄱阳湖的四倍多。这些地适合农牧,游牧民族从古时候就争抢这儿。
伊犁为什么适合当首府?地理条件太好了。伊犁河谷三面环山,向西开口,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容易进来,年降水量400到800毫米,新疆其他地方干旱得很,这儿却湿润温和,年平均气温10摄氏度左右,能种粮养畜,有1500万亩耕地和5400万亩草原。清朝时候,这儿就是新疆的精华,农业畜牧业发达,还面向中亚,贸易活跃,是对外开放的桥头堡。要是外西北还在,伊犁的位置正好在整个新疆的中心,能管住南北疆,还能控制外西北的平原,便于军队调动和行政管理。相比之下,乌鲁木齐在准噶尔盆地南缘,四周山围着,水资源少,人均占有量不到500立方米,全国平均的四分之一,冬天西伯利亚寒流直吹,年平均气温才7摄氏度,发展起来费劲。
清朝中期,外西北还在的时候,伊犁就是新疆的实际首府,管了120年。乾隆皇帝设伊犁将军,就是为了统揽全疆军政,从伊犁出发,向西一马平川,容易联系中亚部落,向东也能管到哈密。战略上,天山把新疆分成南北两部分,伊犁正好卡在中间,还连着外西北。要是丢了外西北,伊犁就成了边境一线,没了缓冲,安全问题大。话说回来,沙俄的扩张太猛了,从17世纪开始,东越乌拉尔山,征服西伯利亚,到19世纪中叶,哥萨克骑兵就推进到哈萨克草原,建堡垒,占土地。清朝康熙年间还通过《尼布楚条约》挡了挡,但鸦片战争后,国力弱了,沙俄趁机下手。
图片
外西北丢失的过程挺窝火。1864年,沙俄逼清政府签《勘分西北界约记》,在塔城谈判,清使臣明谊争不过俄方巴布科夫,直接丢了巴尔喀什湖东岸和南岸44万平方公里。俄军马上推进,拆清方哨所,竖界碑。1871年,阿古柏从浩罕汗国入侵新疆,沙俄借乱派兵占伊犁,说是暂管,其实修军营,引移民。左宗棠1875年督办新疆事务,1876年出兵收复乌鲁木齐和南疆,阿古柏1877年自杀。但沙俄不肯还伊犁,左宗棠想武力夺回,清廷却妥协。1881年,曾纪泽在圣彼得堡谈判,签《伊犁条约》,俄退还伊犁城,但留河西土地,又割7万多平方公里。1890年代,帕米尔勘界再丢3万多平方公里。这些条约都是不平等的,清政府军力不足,只能让步。
丢了外西北后,新疆的格局变了。伊犁没了战略纵深,成了面对沙俄的前沿,安全不稳。1884年,清政府正式建新疆省,省会从伊犁迁到迪化,也就是乌鲁木齐。为什么选乌鲁木齐?一是它成了新中心,离内陆近,便于联系关内,军队和物资容易通过河西走廊进来。二是乌鲁木齐北有准噶尔盆地作为缓冲,南有天山挡着,相对安全。伊犁太西了,管外西北时合适,现在外西北没了,它就偏了。建省后,伊犁将军权限缩小,只管北疆防务,乌鲁木齐成了政治中心。
图片
要是外西北还在,情况就不一样了。伊犁还能保持中心地位,地理上它优于乌鲁木齐,水多地肥,气候好,发展潜力大。经济上,外西北的湖泊和草原能提供更多资源,新疆的农业和贸易会更旺,伊犁作为门户,能连通中亚和欧洲,丝绸之路复兴起来。战略上,伊犁居中,能统揽全疆,包括外西北的平原,便于治理哈萨克部落和防外敌。乌鲁木齐虽有优势,但水资源和气候问题会限制它超大规模发展。要是外西北没丢,新疆面积大一倍,伊犁的位置更平衡,不会像现在这样偏东。
想想看,外西北丢了对中国影响多大。这些地现在在中亚国家手里,哈萨克斯坦占大头,阿拉木图本来是外西北的一部分,现在成了哈萨克斯坦第一大城。沙俄建阿拉木图时,就在伊犁河下游,1854年已建城,侵略从1840年代就开始。清政府没及时管,俄人修路占村,控制河流。要是外西北还在,新疆的边防稳固多了,不会像清末那样被动。左宗棠收复新疆时,力排众议,出兵平叛,要不然连伊犁河谷上游都丢了。但沙俄太狡猾,谈判时出尔反尔,清廷又软弱,条约一签再签。
图片
从历史看,外西北的丢失是清朝衰落的缩影。沙俄扩张欲强,清政府内忧外患,太平天国起义、鸦片战争耗光国力,没法硬扛。苏联后来继承这些地,分给中亚共和国,复杂了边界问题。要是外西北还在,新疆的统一更牢,伊犁作为首府,能加强南北疆联系,独库公路这种交通线安全更有保障。经济上,巴尔喀什湖的水资源能缓解新疆干旱,农业输出多,人口迁入也多。
话说回来,现在乌鲁木齐作为首府,也不是没道理。它离北京近,交通发达,高铁飞机连内陆,工业基础好,成了新疆的经济枢纽。但比起伊犁的自然条件,乌鲁木齐的缺水和寒冷是硬伤,城市用水矛盾突出。要是外西北还在,伊犁的贸易优势会让它成长为超大城市,面向西亚欧洲,出口石油天然气啥的。新疆的整体格局会西移,伊犁河谷的绿洲效应放大,生态更好。
图片
历史没如果,但分析这些,能看到地理和战略的重要性。外西北还在的话,新疆的国防压力小,资源整合强,伊犁自然是首府首选。乌鲁木齐现在发达,但那是历史逼出来的。要是清政府早点强硬点,沙俄的条约没那么容易得逞。外西北的湖泊现在归别人管合法的配资公司,中国只能从旁利用中亚合作。想想这些,觉得清末的教训深,边疆稳定靠实力,不是签纸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倍加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